建筑行业中其他从业人员的现状

接下来,我们再分析一下其他的从业人员状况。先来看看老板。各类的老板是房地产业的主导力量。既有大学教师文化人,也有原来的工程技术人员;既有原来干建筑的包工头,也有看房地产生意好做从其他行业转过来完成原始积累的老板;既有实力雄厚的国企,也有跃跃欲试的私人老板。从实际情况看,出身包工头的老板在数量上占有优势。根据中国企业的特点,一般都是大型企业比例少,中小型企业比例多。


《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》显示:2013年末,全国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34.8万个,有照个体经营户18.5万个,从业人员5320.6万人,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,内资企业占99.6%,港、澳、台商投资企业占0.2%,外商投资企业占0.2%;内资企业中,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1.6%,集体企业占2%,其余为私营和股份制企业。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,房屋建筑业占21.5%,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8.3%,建筑安装业占17.6%,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占42.7%。也就是说,全国房屋建筑业企业7.4万多家,直接与建房有关的企业约为28.47万个,具有特级、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只有7214个,更多的都是低资质的中小企业,甚至有大量建筑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属于无照经营。再来看勘察设计人员。事实上,勘察设计人员也是参差不齐,相差甚远,既有大型有资质的勘察设计机构,也有挂靠的皮包公司。


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设计和施工单位都有严格的要求,都能符合当时的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。但进入90年代以后,勘察设计公司成爆炸式的增长。以黑龙江省为例,七八十年代只有几家设计公司,进入90年代以后,全省仅设计单位就有600多家。工程勘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,甚至关系到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。最后,来看看工程管理人员。工程管理人员基本是由项目经理负责,所有的项目经理都是通过国家专门考试才能取得资格的。但是由于这些年我国的建筑实在太火了,处处是高耸的吊车和脚手架,致使工程设计人员、项目经理和一些技术管理人员成为稀缺资源,严重供给不足。


监理人员也是建筑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,但现实中“监而不理”的现象比较严重。目前,全国共有监理企业6500余家,其中甲级资质801家,乙级资质3600余家,丙级及临时级近2100余家。全国监理从业人员26.2万余人,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有6.3万余人,其中注册监理工程师5.2万余人,有近22万人接受了多种形式的监理培训教育,约占监理队伍总数的85%。从以上数据看,我国监理队伍中高素质人才比例偏低,普遍素质不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