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联合办公”进入“诸侯争霸”的“战国时代”

“联合办公”是共享经济的产物。福雷斯特(Forrester)公司的调查心数据显示,2010年全球范围内有3.8亿移动办公人群,到2015年上升至6亿人,2016年、2017年流动办公的需求从个人、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转变,共享办公空间增长率高达30%。从全球范围看,以时间、空间的灵活而见长的联合办公呈井喷式、爆发式增长,一定程度上也是因它适应了当下的数字化、技术化革命。商务人士紧紧跟随这个趋势,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固定办公模式,而是跟上了现代步伐。2015年,以联合办公、众创空间为代表的“共享办公”在国内兴起,上海、深圳、广州、北京等城市不仅登陆了WeWork、雷格斯、世服宏图等国外品牌,还相继涌现出优客工场、SOHO3Q、无界空间、柴火创客空间等本土品牌,从而激发了“联合办公”的分享精神和创新思维。此后,“共享办公”二哄而起,遍地开花。


至2017年年底,全国大同小异的联合办公、“众创空间”数量就超过了4300家,这些“舶来品”的共同特征都是空间共享、租金便宜、租期灵活。“联合办公”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国内所提的“双创”背景的触动是分不开的。创新的“轻资产”办公理念使整个楼宇包含了全产业链、打造众创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,不仅满足了作为主要客户的初创型企业的需求,越来越多的成长型企业及成熟型企业也开始接受办公空间“轻资产化”。于是,联合办公空间吸引的多元化客户群,不断构筑着高效的楼宇经济新生态。在市场需求支撑、多轮融资成功、地方政府鼓动的“强心针”作用下.联合办公、众创空间在国内刮起了一阵阵旋风。


内容描述内容描述内容描述 2018年,国内一、二线城市联合办公的网点数量以超过50%的速度增长。但好景不长,“繁华过后是落寞”。从2016年的“百家争鸣”,到2017年的“优胜劣汰",再到2018年的“精耕细作”,短短几年时间,联合办公就已陷人了刀光剑影的“战国时代”,接下来将会经历“大鱼吃小鱼”的“整合期”。众多的小型联合办公企业要么走向倒闭,要么“抱团取暖”。所以,我们说,“联合办公”对于楼宇市场而言,已从一道“填空题”变成了一道“选择题”。在新一轮的大“洗牌”中,市场、资源、资本、业务都开始向“头部企业”集中,二八法则”逐渐显现,直至形成“三国鼎立”或“一王独大”的局面。“联合办公”的兴衰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。


许多时候我们推动工作前都缺少系统的思考,“钻头不管屁股”,人云亦云地随企业起舞。就*联合办公”而言,在当前国内楼宇空置率不低、个人创业氛围不浓、工位租金水平不高、政府补贴“供养”不济的氛围下,联合办公、众创空间到底能有多大的市场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产生作用,值得探讨。毕竞国内的商务楼宇市场和国外不一样、国内办公群体和国外不一样、人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,一味地效仿别人,甚至搞“拿来主义",往往都会“竹篮打水”、无功而返。其实,我们的许多联合办公、众创空间都是靠各级政府的补贴在维持的,其自身并不具备生存下来的能力。如果没有政府政策奖励、资金补贴的“输血”,它们早已“断气”了。但作为一种新事物,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,那就是联合办公的“共享空间”理念为人们的交流、共享搭起了平台。